第195章 避风头遇完颜亮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195章 避风头遇完颜亮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95章 避风头遇完颜亮

  “官人……”

  这日午后,柱三急忙来寻。

  “何事这般慌张?”见柱三来的匆忙,安维轩问道。

  柱三回道:“咱那住处门外现下来了好多人,随来的奴仆手中更是提着好些事物,看模样像似来给官人送礼的……”

  给自己送礼?安维轩摸了措鼻子苦笑起来,自己这个考官还未做,便有人来送礼了,这些人的东西真那么好收么?收了必定烫手的很。

  对此,安维轩决定趋吉避凶,思虑片刻与柱三吩咐道:“隐蔽一些,去客栈订间房。”

  得了吩咐,柱三忙去办事,只是不过个把时辰,柱三去而复返。

  只听柱三禀报道:“官人,会宁府的客栈都被前来赶考的举子住满了,小的将上宁府的客栈寻了个遍,也未寻到空房来!”

  “住处回不得,客栈住不得!”安维轩摇了摇头,想了想与柱三说道:“你与刘栓且回住处,我自有投宿之所。”

  金国抡才大比就在下月,金国朝廷虽然没有最终定下考官名单,但依安维轩的诗才,必定会出现在上宁府省试的考官名单之上,这是金国朝廷内部己经达成的共识,之所以没有将考官名单完全定下来,是因为朝中各方势力都在这其余考官的选择上角力。

  毕竟,金国的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特别上京会宁府做为金国各个贵族的老巢,谁家有人入仕,都会教自家家族的影响力扩大。

  前些时日,会宁府内的各个有举子赴考的家族还只是以喝茶吃酒的名义来拉拢安维轩,见安维轩油盐不进后,立时改变了策略,直接上门送礼。

  金国的科举袭宋、辽旧制,皆是分为经义与诗赋两科。但与宋朝不同的是,北宋熙宁变法后宋朝便废除了诗赋科取士,直到建炎南渡后,南宋科举才复开的诗赋科,但诗赋科相较经义科,明显呈弱势,历年抡才大比,状元皆是从经义科进士选出。

  而金国却恰恰相反,经义科明显呈被诗赋科碾压之势,究其原因也很是简单,金国意图通过科举抑制“南人”的体现。

  金国灭辽侵宋后,将燕云之地的汉人称之为汉人,将侵占宋地的汉人称为“南人”,而在熙宁变法之后,宋人士子便不再攻诗赋而攻经义,故而宋人于诗赋科于北地汉人没有任何优势。

  金国经义与词赋科取士同始于金太宗天会元年,经义科考试循宋制取题范围在易、书、诗、礼、春秋专治一经内出题,但在天会九年,完颜宗翰于白水泊今内蒙古察哈尔右翼前旗东北试举子,曾密诫主考官“是岁止试词赋,不试经义”,这是自金国经义科开设以来,有明确记载的停科事件。

  为了压制南地汉人,自此后金国科举的经义科一直被诗赋科碾压。

  ……

  现下时节的江南,己是吹面不寒杨柳风,而位于极北苦寒之地的会宁府白日里冰雪融化,到了底里却依旧是寒冷刺骨,融化的雪水更是结成冰坨,夜幕降临后,除了街上偶有巡逻的军士经过,外极少看到有行人奔走,唯有城内的伎家门前显得热闹些。

  一处伎家内的一间不起眼雅阁,雅阁内亮着灯烛,却不像其它雅阁那般热闹,没有丝竹曲乐之声,更没有美女佳人侑酒相伴。

  伎家显然也是受了汉人的影响,雅阁里养了些花花草草来装点房间。在这间平静的雅阁内,安维轩独自坐在桌前,对着一盘羊肉外加一盘牛肉自斟自饮。

  自己也忒是不顺了些,出使趟金国还能教金国皇帝扣了下来,又因为做什么个劳什子考官,更不知道是吉是凶,越想心中越是郁闷,忍不住吟道:“人为多愁少年老,花为无愁老少年。年老少年都不管,且将诗酒醉花前。”

  “好诗,好诗……”

  一首老少年刚刚念罢,安维轩听得院里有拂掌叫好声传来,又听得院中有人说道:“那间雅阁吟诗的朋友,可否赏个光一席同坐?”

  听言,安维轩高声与外边说道:“这位兄台的好意,在下心领了,只是在下现在心中烦闷,也晦气的很,与兄台同席怕兄台沾染了安某的晦气,所以安某还是一人独酌的好!”

  听安维轩言,外面的人笑了起来,语气中又有几分好奇:“听朋友口音,是来自于南地?”

  不等安维轩说话,便有个多嘴的女伎在外面讨好的说道:“岐王殿下,在那间屋子里的,是南朝的探花郎,现下充了本朝宣徽院副使的安大人……”

  “安副使?”听那女伎言,外面的人先是吃惊,随即笑了起来:“前几日本王派家奴去寻他,他好大的派头直接拒绝了本王,未期在这里遇上他了……”话说到这里,只听那外面的人声音一变,与左右说道:“你二人去,将那安副使请与本王的雅阁!”随即又补充了一句,道:“便是抬也将这安副使给本王抬来!”

  岐王?

  这边屋里的安维轩心中也是吃惊,自己怎么避个风头都遇上了完颜亮。

  不待安维轩心中多想,几个家仆装扮的人便进了雅阁,其中的一个说道:“安副使,我家王爷有请!”

  能不去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在几个家仆的“护卫”下,安维轩进得雅阁,只见这间雅阁比方才那间大了许多,席间不止有美酒有佳肴,更有佳人丝竹曲乐相伴。

  见过礼,未待安维轩坐下,完颜亮伸着坐在旁边的人说道:“你未必识得附马爷,但附马爷可识得你!”

  安维轩如何不识得唐括辩,又拱手做礼,才坐了下来,那唐括辩学着汉人的礼节,也向着安维轩拱了拱手。这唐括辩并没有想像中那么桀骜,倒令安维轩有些意外。

  但令安维轩吃惊的是,后世评价完颜亮素来好色,评论不佳名声不好,来伎馆寻乐子倒也罢了,这唐括辩是金国的驸马,却也敢出来胡混,实在是教安维轩感到意外。

  唤来个女伎陪坐在安维轩身旁,完颜亮陪着吃了杯酒,才好奇的问道:“方才听安副使作诗自嘲,莫不是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不等安维轩说话,旁边的附马唐括辩喝了口酒,一边以小刀割炙鹿肉一边说道:“此事现下会宁府己经传遍了,安副使十之八、九会被陛下任命为今岁会宁府省试的考官,整个会宁府但凡家中有赴考举子的官员都来巴结与他,如何不教他心中生烦?”

  “附马怎知此事?”安维轩很是惊讶,但也只是嘴上惊讶,唐括辩的身份何等尊贵,做为金主嫡女婿,知道的事情自然比那些官员更多。

  唐括辩说的也是云淡风轻:“我家里亦有远亲学子,欲求我寻安副使走个门路,被我拒绝了!”

  “安副使就在眼前,附马爷说句话便是!”完颜亮笑道。

  看了眼安维轩,唐括辩笑道:“安副使都来这里躲清静了,你觉得会给我这个面子么?”

  正了正颜色,安维轩说道:“抡才大比,为国取士,看的自然是个人的学问,岂是走门路走来的,若是如此,大金国不如效魏晋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免得朝廷抡才大比,弄的那般麻烦。”

  “安副使所言极是,抡才取士,自是要看个人学问,岂能纳旁门左道之徒!”对于安维轩的话,完颜亮很是赞同。

  “九品中正制是为何物?”唐括辩汉话虽然说的不错,但对于中原历史还是知之甚少,不禁问道。

  不等安维轩出言解释,完颜亮开口道:“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唐括辩听懂了,取笑道:“如此说来,这九口中正制,似乎比科举抡才还要简单的多,也少走了门路,更免得安副便躲来躲去!”

  “糊涂!”唐括辩话音刚刚落下,完颜亮立即说:“这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

  听完颜亮的话,安维轩不禁有些吃惊,这完颜亮对汉史信手拈来,绝不是泛泛之辈,怪不得能日后弑君自立,非寻常人也。

  聊得算是投机,安维轩开口凑热闹道:“东晋时,士族大家把守朝政,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若本朝施行九品中正制,岂不是皇权要受人挟制?”

  唐括辩做了一个原来如此的表情,继续吃酒。

  那陪坐在完颜亮身边的女伎姿色颇有些不俗,此时见完颜亮只顾着谈论冷落了自己,故意撅起小嘴显得很是委屈的说道:“今日岐王说要赠词与奴家的,却只顾着谈论,将妾身忘记了。”

  看了眼安维轩,完颜亮很是无奈的说道:“有安副使在这里,教本王如何敢班门弄斧?”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