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突然间空落落的_诈宋
笔趣阁 > 诈宋 > 第92章 突然间空落落的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2章 突然间空落落的

  91第九十一章

  游街夸官后十数日,天子赐宴于礼部贡院,谓之闻喜宴,曾命名琼林宴,后世明清又称之为恩荣宴。

  闻喜宴的流程倒也简单,无非是天子赐诗、书、钱之类,然后新科过士们与天子、百官互动赠诗词,其间免不得叩拜等诸多礼节繁缛,其二便是御赐籫花,其三便是于宴后上谢表,一般都是出自状元郎之手。

  对于安维轩来说参加闻喜宴实是麻烦,只是那些又似西昆体又似后世阁台体的唱和诗词就教人头痛不己,内容空洞无新意还要有大肆拍马阿谀之词,实在是倒人味口的很,其间的繁文缛节叩了又拜、拜了又叩,亦是麻烦的很。

  闻喜宴过后,依本朝多年积习,一众新科进士们会去伎院耍乐放纵一番,似王佐那般三十左右的倒也罢了,五十七岁的董德元亦是跟着去风流了一把,奈何这个年纪足以做一众歌伎爷爷辈的人物,实是讨不得歌伎们的喜爱,哪怕有天子御赐的籫花亦是遇了冷。

  自科举兴起后,琼林宴后的御赐籫花便是女伎争相追求的吉祥物,琼林宴罢新科进士们归家途中,逢于花街柳巷便有不少倡伎索求,奈何岁月不饶人,董德元还是遇了冷,事实上似这般的情况的不是什么个例。

  安维轩倒是知趣的很,知晓去了伎馆又免不得又要似在闻喜宴上唱和一番,索性直接归了家。倒是教自家这个外客小妾莫愁娘子生生的吃了一惊,自家这个年纪轻轻的老爷似乎与他人不同,很是不喜去伎馆这等地方。

  再后一日,一众新科过士们还要去谢恩,有时天子连闻喜宴都不参加只是由官员代劳,更不要说是谢恩,所谓谢恩不过是新科过士们走了形式,于朝天门外向着大内遥遥一拜罢了。

  尔后,新科进士们还要一道程序要走,众人要集体到国子监谒拜孔子庙。

  其后还有一项事务,礼部要奏谢命工部在国子监立进士碑,所有新科进士都将留名于此。随后便是选官,选官可不是随便选的,只有一二甲进士于闻喜宴后有选官的权力,三、四、五甲还要学习三年,经考核才能选官,此时只能称为待选官。

  到此为止,对于三百来名新科进士而言,充满了荆棘、光荣、梦想且又惊险的科举考试生涯成为过去,由科举带来的荣耀也己成为往事,新的生活正试开始了。

  做为外宅小妾的莫愁娘子贴心的紧,在安维轩御街夸官的第二日便在城东买了处宅子,宅子虽然不大只是三间三进的院子,却算是安维轩有了真正的落脚地点。

  莫愁娘子买宅子的举动,安维轩心中清楚的很,不过是有一点小女人的心机罢了,这个外室小妾也是向自家内室小小的示威了一所,教自家正牌娘子看看,做为外宅也是不拉官人后腿的。

  其间曾与安维轩公然断交的徐履主动登门拜访一次,在听了安维轩于唱名赐第时的文章,为自己之前的鲁莽而道歉,希望二人能重归于好。

  对于徐履之言,安维轩欣然而允,其间徐履对安维轩的那篇御试答策中不理的地方又反复的追问,安维轩倒也不厌其烦的讲解。毕竟社会制度是后世十八、十九世纪总结出的社会历史规律,对于现下十二世纪的人来说是足够有前瞻性。

  似徐履这样的人己然不醉心于科举,倒是安维轩御试策答中所提到的这些问题令其充满兴致,在得到安维轩的解答后,回去开始遍阅史书,以求证安维轩所言是否正确。

  走完一系列程序,安维轩立在自家院子里,手中捧着代表从八品左承义郎的一袭绿色袍子与一顶官帽在那里感慨万千,从平江府的发解试到省试再到殿试,全部过程历历在目一般。

  如今终于从那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考试中解脱出来,安维轩心中一时又有怅然若失与迷茫的感觉,事实上不止是安维轩连同这一科三百多名新科进士们亦有这般的感觉,从原本繁生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一下子觉得空荡荡的,暂时还不适应现在的生活。

  从八品左承义郎,外放也就是一个望县的知县,或是州判之类的小官,但一甲二甲之内在目前的几年内是不会外放的,大抵会分在朝廷六部或是诸省、司、寺、院的等衙门里任一个闲职,尔后有了些许工作经验再分个实职。

  三年一科,每科少则三百多人多则四五百人,南宋初年还未达到冗官的程度,但朝廷一时也拿不出这么官职来,所以朝廷会给进士们一个过渡期。

  安维轩被分到了礼部,任一个礼部评事的小官,好在今岁礼部最繁忙的时候己经过去了,上了任的安维轩几近无事可做。

  要说礼部最忙的也就是每岁过年前后,天子过年祭天举办朝会等等一系列活动,除此外类似今年这般逢三年一次的科举,也教礼部忙的透不过气来,省试、殿试结束后又是金殿传胪又是闻喜宴,依旧忙个不停,直到有关春闱的事情全部忙完了,礼部才没了事情。读读看礼部没了事情,安维轩也被分到了礼部,此刻己是清闲的再不能清闲了。现下安维轩的日子与后世的那些机关里的老爷没什么区别,一杯茶一份邸报于廨所里坐上一天。

  下了差回到家亦是无事可做,外宅莫愁小妾要去瓦子演戏,自家一个人在家里空落落的,莫愁小妾回到家己是临近子时,两场戏演将下来己是累的筋疲力尽,又如何能伺候自己,倒教火力十足的安维轩有种欲求不满之感。

  临安离吴县只隔着一个太湖,书信来往亦是快得很,这几日家中来了信,在安维轩报喜的信笺还未到家,吴县县衙的喜报就己传到了家里,随后家里再一次被“光大了门楣”,在自家父母笑声与分发的喜钱中,门窗再一次被砸了个粉碎。

  书信里,自家老子依旧端着老子的架子,教自己要持正为官洁身自爱自家母亲提醒自己在外为官要多注意身体自家娘子与预备小妾在信里只是写些思念,倒未提及要来临安。

  这一日,守着一杯茶水一份邸报混日子的安维轩在廨所正无所事事的打关瞌睡,却听有吏官来到施过礼后,很是客气传话说礼部右侍郎晃老大人要见看己。

  曾任今岁同知贡举的秦桧党羽周执羔不仅任礼部左侍郎,还权尚书省吏部侍郎,所以周执羔这个礼部左侍郎只是个挂职,除了礼部尚书之外,整个礼部就是晃谦之的话语权最大。

  自打进了礼部,安维轩便一直猜测自己进了礼部是晃谦之的意思,只是晃谦之做为礼部侍郎一直较忙,自己拜见了几次都没见到人,也便放到了一边,今日沈谦之主动叫人来传自己,怕是又有什么事。

  ……

  “见过老大人!”

  进了差房,安维轩拜道。

  道了些快起,看着安维轩,晃谦之点了点头:“嗯,你倒是未出老夫的意料,今岁中了探花,便是老夫当年夸官时也要尾随之后呐。”

  安维轩忙谦虚道:“老大人言重了,鄙职中了探花,只是一时运气好罢了。”

  于说话时,安维轩不知不觉改了称谓,以往见到官员时总是下意识的自称学生或是晚生,现下得了官身,这称呼也是不由自主的改了过来。

  听安维轩言,晃谦之望着安维轩带着几分意味深长的笑意:“运气好?运气好到君前对奏,教工部尚书老大人下不了台?”

  听言,安维轩不由的冒出些冷汗,自家若是分到别的省部司监里,怕是有人为了讨好那詹大方等人,免不得要给自己些小鞋来穿。

  “鄙职一时书生意气……”听言,安维轩为自己辩解道。

  挥手打断了安维轩的话,晃谦之言道:“好了,本官能将你要到礼部,就没人敢拂本官的面子。”

  还是有大腿抱好呐,安维轩心道,若是没这条大腿自己就是那无根的浮萍。凭晃谦之与王日奂的关系,现下朝廷的里官员还真没有人敢不给晃谦之的面子。

  知道到了表心迹的时候,安维轩忙说道:“不知老大人叫卑职来所为何事?若卑职能办到的,一定竭尽全力效劳。”

  对于安维轩之言,晃谦之点了点头表示满意,随后说道:“过些时日,便是长春节了,虽说去岁的万寿节是官家四十大庆,但今岁是本官为礼部侍郎的第一年,自然功夫要做的足些。”

  天子的生日便唤做长春节,后世明清称之为万寿节,只是宋代的称谓极其多除长春节外,还唤作乾明节、寿宁节、承天节、乾元节、寿圣节、同天节、兴龙节、天宁节、乾龙节等等。当然有宋一朝,每位皇帝生日所取节日的名字也不同,所以才有了诸多的称谓,究其本质还是一个意思,只不过称谓不同罢了。

  每岁六月十二是赵构的生日。

  请收藏本站:https://www.bqgo.cc。笔趣阁手机版:https://m.bqgo.cc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